利用了一點時間,整理了一下個案回饋資料

發現許多個案,來找我諮詢的第一次線上訪談提到:我很怕催不進去、我很擔心進不去怎麼辦?、我感覺不到耶?

我都會花一些時間和個案說明和溝通,

只要您願意把您交給我,只要您願意,您真的想體驗看看,您真的願意被我協助,到目前為止,個案回饋都是正面的。

許多個案的表意識認定的催眠狀態和潛意識的催眠認定不同,明明已經進入催眠了,卻沒有覺察,

甚至不認為有進入催眠。特別的是先後設了"我是感覺不到的"或是"這不是催眠"等負面自我暗示

其實只要您願意,您只需要跟著絲雨的速度,了解催眠,透過學習訓練專注,就能順利進入催眠狀態。

很多人的定義會將催眠有效定義成:要看到!!

其實,老天爺給我們視聽觸味嗅五官感,每個人的身體覺察狀態各不相同,也因此,不是每個人都能"看到"

就算"看到"了,也有看起來霧霧的,不太清楚,亦或是和很清楚等等的強烈等級的感受,

不需要太過執著於看到、聽到、感覺到。

比起進入催眠深度與否,絲雨比較重視的是幫您建立正確的觀念,協助您找到面對難題的方法。

PS:進入催眠的能力是可以透過訓練培養的,催眠次數越多,進入催眠的速度就越快,內在感官同時也會更敏銳。

更經常聽到一些個案,在絲雨的引導下發現,其實先前在其他老師那邊做集體催眠,並不是沒感覺,

而是當被問起時,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內在機制選擇"乾脆不說了"或是"我不知道"。

這和生活上處理問題的習慣有關係:

因為懶得解釋,乾脆選擇不說。

因為害怕被投注異樣眼光,乾脆不說。

因為害怕會有爭執,乾脆不說。

您知道嗎?這就是一對一諮詢和集體諮詢的不同

一對一可以針對您的狀況,獨特符合屬於您的進度,專一打造屬於您的引導方式。

PS:適合您的引導方式不見得適合其他人,方法與技巧每次都不大一樣。

在一對一的諮詢裡,您可以放心的敞開自己的感受,自己面對自己的感覺,不用在意別人對您的看法。

透過一對一的諮詢,您可以用你的速度訓練專注,訓練您的表達能力。

在絲雨的協助下,您可以更深層的認識您自己。

您的一線生機掌握在您的手中

絲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絲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