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到底上課的時候腦子亂連結是加深印象呢?還是分心?

還好,我現在是看著當下的筆記,加上我邊打邊有的回顧,當然,如果跳出了一些思維連結,也會寫在一起。

基本改變模式:為什麼他會在框中框前面?

從現狀到期望狀態,基本改變模式學習中,了解了當事者不願意改變有幾個原因,

越前面越好處理,結合框中框的聯想畫面就是我曾經遇到一個個案,論關係,我們是好朋友,好同學,

他會想找我協助他處理困擾他導致不能睡覺的事件,在五個左右的建議下,適度的挑選當下適合他的,

過程中,有幾個反應是,他想都不想,不可能,不願意,向家人尋求資源的時候(這只是ㄧ個假設),他主動的替家人拒絕了他自己的改變。

我回頭想:我在建立關係上是不是做的不夠好?少了什麼?他這個強而有力的習慣,提升到信念的程度了嗎?

我明白,建立關係這一層,是我的主觀判定,這是我們互動的表意識,但是他的潛意識是排斥的,

在我察覺之後,為了建立與他的潛意識建立關係,我用了一些信任技巧,於是我中斷了與他探討這個問題,

用催眠的方式進入,意外的,得到了解決。

還記得我念企研所的時候的有一堂課叫做人資管理,第一堂課前兩個小時,老師都在說"有關係沒關係,沒關係就大有關係"、"沒有關係其他都是假象"

輔導員工的時候,拿著員工的評核表可以看出員工的人格特質之外,要用最快的速度講講有關係的話語:

包括關心員工家人啦~服裝穿著品味都能用上,值得注意的是,國別文化習慣問題,

在歐美,桌上都會擺著全家福,直到最近才慢慢會在台灣的企業裡看到員工會擺全家福照片在桌上,

妳關心了他的家人,心就更親近了,妳的話也就聽得比較進去,注意:這是比較級

壓力是什麼?現狀與期望的缺口

五官測量的時候,有了最新的體悟,VAKOG我收進來之後(輸入),找到了我的習慣輸出模式

在職場裡,我遇到了ㄧ位粉紅色的日本大叔,有ㄧ回我給他看我日本業務寫來的信件,

因為我對內文的專業術語看不懂,請他解惑,沒想到他當場找了ㄧ篇同ㄧ個日本業務寫給他的信件,

我看完後問他,他到底要什麼阿?日文果然很艱深,意思沒表達到。

他笑笑的回答我:不是你的日文有問題,是這位日本業務太嫩了,

同樣身為日本人,我們用同樣的語言,我看他這封信,我也不知道他想要什麼,於是我打電話去確認,

通完話,再用信件重覆確認我聽到的消息是正確的。這裡是台灣,既然要做國際生意,

講不同語言認知確認很重要,於是,我們要多開立"規格書"(感官性語言),重複三次以上的確認是最安全的。

日本人想要台灣人做這樣的技術,ㄧ定會被台灣的工程師反駁很多問題,這些如果事先沒跟客戶確認好,只會把時間拖長而已。

我笑笑的回應他:我還會拍照看圖標記法確認。把結果確立再買賣。確立地圖

現在回想起來,我最近經常灌輸日本長官ㄧ件事情:

我建議日本客人先對台灣廠商的「能服務的範圍」有認知,願意以這樣的價錢接受,再買賣。

我不管合約書的背後有幾頁別紙(用來寫註明欄位),才不會讓日本客戶誤會我們公司以及廠商

【觀眼知心】單元,參考用用就好,對於90%這個,我還是合理的保有我的好奇,

因為,我的環境測試竟然超過一半是屬於書上的10%,

且多數是屬於馬上能浮現狀態,眼睛定格在那個方向,閱讀畫面訊息的。

什麼?你問我週遭大多是怎樣的人ㄚ?我姑且將他們歸類為感受性較強的人。

我絕對不會告訴你我在靈媒協會採樣的!

要將方法活用在生活中,不知不覺,內化之後,才叫做專業阿!誰會沒事把眼睛借你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絲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