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恰巧看到好友珮詩寫了一篇:原來,我真的是一個愛哭鬼
原來是公視強檔好片,「那年,雨不停國」讓她也留下了不少眼淚。
先前我恰巧也看了這一部片,剛好轉到,看了其中某一集。
女主角菁菁去找媽媽,突然不見的菁菁,家人尋找可能線索的時後,家人發現死去的大哥的手機帳單,菁菁偷偷還在支付著。
於是試著撥撥看這隻電話號碼,看菁菁會不會接起..沒想到轉入語音信箱,聽到的是大哥的痞痞開玩笑的留言答錄聲音。
絲雨紅了鼻子,滴下了不少淚水,在那次。
片中的女主角被標上了"PDST",劇中男主角阿海在一次記者訪問後與女主角一次爭執,突現了一個問題:PDST了不起阿!
對,到底是誰替自己標上了PDST呢?是醫生?是週遭的親朋好友?還是自己?
絲雨回想一下自己的車禍PDST復健歷程,從自我不覺察到覺察所花費的時間並不短,
被醫生標定為PDST之後,回報到公司、家人、朋友,跟著開始把這個標籤貼在我身上,當然自己也貼著這樣的標籤。
透過醫院正規的治療與處方、走了一些冤枉路,靠著不知道哪來的毅力復健,加上學習催眠後拿到了復原證明。
醫院將你PDST標籤撕除了,醫院只管你可以回到社會上的低標,不管你是否仍有搭車恐懼這樣的事件。
醫生鼓勵我:你已經從PDST走出來了,妳可以鼓勵更多和妳一樣的人..
而我現在能開車與搭車,完全是後來接觸了NLP課程,透過『快速恐懼療法』獲得解脫。 絲雨體驗快速恐懼療法開始自我貼上『戰勝PDST康復者』的標籤。
人人愛貼標籤,我也不例外,到底標籤是誰給的,貼的是怎樣的標籤?
學習解離與融入,更快速的在該解離的時候解離出來,該融入的時候融入後盡情的笑、盡情的哭泣...
體驗每一分,把自己融入在生活裡,...
滴幾滴眼淚,是好的,體驗那個鹹鹹的淚水,有沒有一點澀澀的苦味呢?
引用了格友的整理,介紹了PDST,在最近,更多人知道這個名詞了,
香港旅行團被菲律賓警察開槍掃射事件,同車活著的人,就是屬PDST了。
較大的團體事件,例如:八八風災、小林滅村、這些都是..小到個人定義事件:親愛的摯愛的寵物突然死亡或分離都會有可能會產生PDST症狀。
學習解離與融入技巧,平衡自己的內在,在該解離的時候解離、該融入的時候融入
生活會因此而更美好
絲雨
PDST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與催眠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與催眠
一、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
人在遭逢重大變故,心理受到重創時就容易產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發生的原因可能是目擊、親身經驗、或被迫面對戰爭、地震、車禍、墜機、火災、虐待、性侵害、家暴、重大疾病如癌症、所愛的人突然死亡或分離…等;不論已實際發生或未發生但威脅生命或身體傷害時,都可能產生PTSD。
美國一項調查研究指出:69%成年人曾在一生中經歷一次以上創傷事件,大學生族群更有高達84%曾遭受創傷事件;約有25%曾遭受創傷事件者會罹患PTSD,創傷事件發生前未具有的症狀可視為PTSD症狀的一部分,例如睡眠障礙、易怒、無法集中精神、對危險情境過度警覺、誇張而令人痛苦的驚嚇反應、人格與行為的改變…等。患者可能會對創傷事件暫時失憶,產生心因性麻木,但由於PTSD是一種經歷身心重創後產生的焦慮性疾病,所以患者其實不自覺地會從心理與生理上顯現出許多的症狀。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主要症狀:
1. 反覆在腦中出現創傷事件或痛苦經驗,或接連出現可怕惡夢。
2. 經常感覺又再度經歷創傷事件。
3. 當回想起創傷事件時引發極強烈的心理痛苦情緒和生理反應。
4. 逃避與創傷事件有關的地點、思緒、活動,封鎖相關記憶。
5. 反應麻木、消沈、沮喪、無助感、對事物失去興趣、對人產生疏離感、對未來感到悲觀。
6. 警覺性增加、睡眠困難、緊張暴躁、強烈害怕、驚嚇反應強烈。
在較小的孩童身上可能於玩耍中出現重複排演的創傷情景;或出現尿床、吸吮手指、在地上打滾…等退化行為;甚至出現注意力不集中、不敢睡覺、不明原因的身體疾病(如頭痛、腹痛等等)。
患者也可能產生共病症(併發一種以上其他精神疾患)及自殺、物質濫用(酒精濫用、藥物濫用)、併發身體病症、失能等情形,許多PTSD病患也有抗拒治療情形。在治療方法上,心理減壓法、認知行為治療、藥物治療、團體治療、心理動力治療、家庭治療、創意治療與催眠療法都能有效幫助PTSD患者改善狀況達到復原。
二、催眠療法:
研究發現,將催眠技術應用在創傷後壓力疾患(PTSD)和解離性症狀治療上能縮短相當多治療時間。
由於創傷與壓力事件會產生注意焦點窄化,即產生解離現象,而這樣的過程與催眠時現象有些類似,因此受創傷後症狀或PTSD之苦的患者,通常比較容易被催眠,運用催眠技術處理創傷後困擾也已有150年歷史,讓患者可以在一個安全狀況下引導解離經驗,並藉此學習特定技巧,來調整無法訴說的痛苦。
典型的創傷處遇分為三階段,均可運用催眠治療技術。
第一階段:穩定患者情緒與減輕症狀,患者透過親身接受催眠的體驗,感受心靈進入平靜和諧的放鬆狀態,並學習藉由「自我催眠」維持此放鬆寧靜狀態,以減輕焦慮、身體疼痛感及睡眠困擾。
第二階段:治療目標不僅宣洩情緒而已,更著重於創傷記憶的整合,使用不同的催眠治療技術可協助調整、控制與解決創傷記憶,有效幫助患者安心面對創傷記憶。患者能學習如何自我調節情緒與對創傷細節的認知距離,因此較能整合創傷記憶。此階段也能提供患者適當的自我強化正面暗示,以重新建立自信、產生自我保護與勝任克服經驗。在此階段有6個重要催眠治療技術可供運用:放鬆(relaxation)、投射與重新建構技術(projective and restructuring techniques)、年齡回溯(age regression)、情感橋梁(affect bridge)、包容記憶心像(imaginal memory containment)。
第三階段:當患者逐漸獲得改善後,此階段著重進一步的人格再整合與復健,以重新發展自我與再次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穩定個人身心反應,達到良好的認知重建。運用催眠技術能提供患者有效轉移注意力,也能練習未來更具適應性的自我形象與健康活動,來幫助自我整合,對某些患者而言,在治療上加入靈性或人際關係訓練也十分有正面助益。
(參考資料:Effective Treatment for PTSD)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