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安太歲和點光明燈呢?

從小到大,每年絲雨的家裡,都會收到廟宇寄來的DM,上頭有告訴你哪一些生肖,今年得做哪些奉獻。

一些名目安太歲、點光明燈、點文昌燈,時間快接近了,廟宇就會寄DM來提醒你繳費,有時候為了擴建廟宇,也會寄DM邀請你捐塊磚捐塊瓦、有錢一點的信徒,還可以捐一根柱子。

我總是告訴母親,虔誠老天聽得到,心誠比較重要。

如果說心中有佛、太歲在人心的話,那麼你安太歲,不也就是安你的心嗎?

你的太歲在哪裡?

 

絲雨

安太歲

分類:靈媒之路
2010/02/19 20:01

        安太歲及送太歲的習俗由來[1]:國人信仰習慣中,認為遊年十二神煞(1太歲、2太陽、3喪門、4太陰、5五鬼、6死符、7歲破、8龍德、9白虎、10福德、11天狗、12病符、閏月加上13飛廉),其中以臨犯太歲最注重,俗語說「太歲當頭座,無喜必有禍」,太歲計算方式是以十二地支來配合生肖,形成了個人每十二年必逢本命年;根據沖犯太歲原則,有本命沖、年支沖、月支沖、一般習慣是以年支正坐與對沖來安奉太歲,無論正坐或對沖太歲,如加上凶曜加臨,命運就較不順,較容易發生凶災。道教是唯一星斗崇拜的宗教,安奉行年太歲的時機,是按每年立春後擇吉日來安奉,於歲末十二月廿四日為送太歲日,並且有一定的儀式來安奉及醮謝,這個習慣早在漢代社會中就普遍流傳,東晉靈寶派葛仙翁(葛洪)提及諾畢太歲將軍的名稱,並認為行年太歲為至德之神,太歲名通宇宙,位列寰中,司人間禍福之權,定域內吉凶之兆,神威赫奕,聖造昭彰,掌七十二候之官符,主三百六旬之治化,衝逆有禍,避忌無殃,占歷世之間,俱托太歲真靈之廕。 北魏道武帝時,就立十二歲神專祀,用以祈求平安。宋代時朝野有祀奉太廟習慣。元代也有祭太歲、月將、日值於太使院。咸宗至元即位時,訂五月祭太歲於司天台。明朝洪武七年,令仲春秋上旬,擇日祭太歲,崇信道教的明世宗,在嘉靖八年,令以每年孟春及歲暮,特祀太歲、月將之神;並以十一年時間來敕建太歲壇,由此可知太歲信仰也成為朝庭的祀典。

        傳統民俗認為,犯太歲或沖太歲者均須安奉太歲星君,以求趨吉避凶,保一整年平安無事,福運亨通。可是這真的很奇怪,人們為了配合一甲子,所以出現了六十位值年太歲,每年大家輪流值班,負責將人間大大小小的事情回報天庭,為什麼生肖十二年輪到一次,就一定是得罪太歲爺?我們的福禍不是應該由自己作好作壞去影響,怎麼我們什麼事情都還沒有作,就得罪神了呢?難道太歲是流氓嗎?才一當班就跟我們收保護費!不會吧?我也不願意這樣相信。

        趨吉避凶是人們共同的願望,古代醫藥不發達,古人自然會想辦法求生存,不得罪天神地祇自然是一定要的!每當罹患疾病或不順遂實,自然會去想:「是否我得罪了天地鬼神?」這個想法於醫學發達的今日也差不多、可以體會,所以,形成了許多儀式希望能讓天地神鬼開心,於是「安太歲」、「光明燈」也就慢慢流傳下來,基於寧可信其有的心態,反正沒多少成本、安了比較安心,「安太歲」與「點光明燈」成了許多人新春的重點活動,我在看電視劇「李祘」時,除了為殿下掬一把同情的眼淚外,真為為主角們坎坷的命運安個光明燈,看能否幫得上忙使劇情不要這麼悲慘,至於其效果和真偽,當然還是自在人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絲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