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運動了,能夠Enjoy在運動的類別好少,仔細的回想以前跟現在,想找些游泳的伴一起游泳,想找一些舞咖一起跳舞,是什麼阻礙了呢?

    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許多男性逐漸有草食族本性跑出來,自己開一間小小的店,能支應基本開銷這樣想法的人又開始在世界各處開始點燃,做自己的主人。報章都開始探討這不愛錢沒氣概的產物,相對肉食族的女性互補著這平衡蹺蹺板。連投資理財都用上這兩個代名詞。

    世界在變動,心靈的解放方式也日漸受到重視,妳選擇哪一個呢?花錢運動?還是花錢看醫生? 絲雨

                                                                                                                                                                                                            

                                                                                           

 

 

 

陳豐偉 專欄 藥物與運動的心靈療效

2009.12.10

在精神科看診,常會有病人因為過度擔憂藥物傷肝傷腎或依賴性不敢吃藥,藥物七拼八湊省著用,硬撐到所有藥物都吃完、原有症狀反彈出現才回診。每次開抗憂鬱藥物,都得一再跟病人叮嚀,抗憂鬱劑必須每天服用,三四星期後藥效才會出現。後來為了增強說服力,憑著腦袋裡的印象擬出一套說詞:「你長期壓力造成大腦皮質受損,憂鬱症藥物有修復的功能。因為要修復,需要一段時間,你要有耐心等待」。

最近終於找到正確的關鍵字,應證我的說法。上網查詢,發現相關研究非常蓬勃。關鍵字就是BDN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y factor,腦衍生神經滋長因子)BDNF調節神經傳導物質,參與神經元的分化、成長與重塑。在各種增進心靈健康的研究裡,不管是健康飲食、持續運動或憂鬱症藥物,我們可看到BDNF不斷出現。「為什麼某某方法可以會改善心情?」常會有研究者回答說:「因為它可以促進BDNF分泌,幫助神經生長」。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許多精神科藥物的療效都很緩慢,或許主要作用是透過調節BDNF來修復大腦細胞,要讓神經元恢復健康總需要一段時間。健康飲食的作用更慢,但較自然,長期服用不會有心理障礙。最立竿見影的方法是每天運動半小時,因為運動可讓心情愉悅、減輕疼痛。但一次運動只能持續一、兩天效用,長期運動才能驅動BDNF來減輕憂鬱、回復大腦認知功能。

BDNF出發找到各種明確的證據後,就更能支持健康飲食、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原來一切都跟BDNF或相似的生長因子有關。這些科學研究也不過證實人類老祖宗長年累積的智慧----古代人雖然不知道什麼BDNF,但他們可以感受到它的作用,之後代代相傳成為自然的生活方式。直到今日,人類科技才進步到擁有解謎能力。

我們在「發明」抗憂鬱藥物數十年後,才漸漸試探出為什麼藥物會有療效的道理,儘管我們的瞭解還很表淺。或許有一天我們會找出科學證據,證明如「正向心理學」的心靈力量如何運作。當我們能把心靈分析到分子層次時,這是對心靈的肯定還是否定呢?倒是,當越來越多科學證據肯定運動與健康飲食的生理心理作用時,我們應該思考如何在中小學生的生活裡加強這兩部分。在營養午餐推生機飲食似乎會不敷成本,說服家長讓小孩多參加體育活動、每天游泳、慢跑應該可行。我猜想科學家很快就會證明,整天唸書不運動會降低學習效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絲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