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閱讀了老師們的收藏強迫

這種藏書的現象,在我認識的許多教授之間,竟然發現都有相同的狀況

只是她們的藏書專業類別不同罷了!

看著老師寫著:

認為這些東西在"將來"用得著

所以只要是沾到邊的東西都會盡可能的收集起來

以備"將來"用得著的時候派上用場

問題在於  這個將來不知道是在多遙遠的未來

然而  這樣的收集是在目前馬上就影響到生活的品質

時間跟資源的浪費以外 

對於生活品質最主要的影響在於生活空間會被大量的收藏品占用

因此降低的生活的品質

更嚴重的連日常生活的功能都會受到影響

沒錯,我是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長大的

小時候我很好奇,這樣的堆書,我的父母真的有在看嗎?

他們每天這麼忙碌,真的有時間閱讀消化整理嗎?

厚厚的灰塵,一疊一疊,書櫃越買越多越來越大,房間配置,一間間的變成藏書庫(倉庫)

由於身材的關係,小小的走道側身都難進入,也就乾脆不進入了,

在想到要整理的時候才會請大哥哥大姐姐到家裡來整理,一次搬到學校的圖書館

還記得有一回我問我的父親:這麼多書,以後我該怎麼處理?

能賣嗎?能捐給誰?要從何整理?因為我沒概念,我不知道我這樣處理洽當嗎?我沒把握

他們的價值,我不懂..

在那次溝通後,不知道是否起了作用呢?還是只是乾脆直接把藏書搬到學校,所以家沒有再次淹沒的現象

接著,我們全家在西班牙出了一場大的車禍意外

那場意外改變了我們家每一個人的價值觀

開始有分享、傳承的行為出現

最近,恰巧有朋友給了我一篇文章:不要珍藏著去等待不確定的特別的日子

內容大致上就是經歷了一些意外,事事難料的情況下,覺醒珍藏變珍惜,時時活在當下

現在我知道並不是所有的"明天" 都會一如既往地站在前面等我,
我必須把我對他的那些愛與感激隨時告訴他。

把喜歡的音樂拿出來聽,把喜歡的衣服拿出來裝扮自己,喝自己愛喝的茶, 看著自己喜歡看的書,就在當下

成立圖書館是個不錯的想法,無法成立藏書館之下,能捐出去的放下,為的是能讓更多人擁有,特別是教授們手邊的絕版書

分享的先決條件就是要先擁有,因為你擁有了才能分享

珍藏在你家的倉庫的時間裡,另一條路也許造就更多有志於此專業領域的後進人能閱讀此書籍而獲得創意與想法

我明白你的擔憂:台灣的大多數圖書館的制度,真的很令人不放心,但這只是多數選項中的一種罷了

我也在找尋,如何能將她們的價值發揮制最大最大,而不是放在倉庫中受潮、被蟲蛀、被老鼠撒尿、被蟑螂啃食

有更好的方法嗎?歡迎提供給我參考吧!

對了!

把家裡堆滿,是彌補內心空洞的一種方式,把家裡堆滿,家會比較溫暖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絲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